斯宾诺莎是谁啊帮我找一下资料
巴鲁赫·斯宾诺莎(1632-1677)是荷兰著名的哲学家,出生在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年轻时进入宗教学校学习,但后来因为思想异端被犹太教会革除教籍,哎哟喂,这可是当时最严重的处罚呢!被驱逐出犹太社团后,他只能搬到阿姆斯特丹南边的村庄暂住,靠磨制光学镜片维持生计。1660年他又搬到莱因斯堡村,在那里写了好多重要著作,包括《简论神·人和人的幸福》、《理智改进论》、《笛卡尔哲学原理》的大部分和《伦理学》的第一卷。1663年6月,斯宾诺莎又移居到靠近海牙的伏尔堡,继续他的哲学创作。

斯宾诺莎是怎么走上哲学苦修之路的
-
早年教育与思想转变:斯宾诺莎早年就读于法国古典语学者安顿办的学校,在那里接触到了笛卡尔的著作和自由主义思想。通过对宗教典籍、犹太思想家和笛卡尔著作的研究,他逐渐与正统神学产生分歧,开始质疑神学教条。
-
被革除教籍与人生转折:1656年,24岁的斯宾诺莎因坚持思想自由,怀疑灵魂不灭等观点而被犹太教会永远革出教门。这件事发生在他恋爱失败的两年后,哇塞,感情和事业双重打击啊!他把大部分遗产都赠给了姐姐,自己开始以磨制镜片为生,坚定地走上了哲学苦修之路。
-
坚持哲学立场与拒绝诱惑:斯宾诺莎移居海牙后,一直生活在那里直至生命终结。1670年,海德堡大学哲学系曾为他提供教职,但条件是他不质疑国家宗教,斯宾诺莎毅然拒绝了这一优厚条件,坚持自己的哲学立场,真是超有骨气的!
-
晚年生活与逝世:1664年,身心俱疲的斯宾诺莎来到海牙附近的小村福尔堡,继续以磨制玻璃镜片为生。他拒绝了朋友的帮助与馈赠,过着艰苦而平静的生活。可惜啊,玻璃粉尘极大地损伤了他的身体,1677年2月21日,他死于肺痨,成为最后一位像古哲人那样生活的人。

相关问题解答
-
斯宾诺莎为什么被犹太教会革除教籍?
哎呀,这事儿说来话长!主要是因为他当时开始质疑正统神学,怀疑灵魂不灭这些教条,跟教会的主流思想唱反调。在1656年,犹太教会觉得他的思想太异端了,就直接给他来了个最严厉的处分—永远革除教籍。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意味着他不能再参与犹太社团的任何活动,甚至被赶出了阿姆斯特丹。但说实话,这也反而让他更专注于哲学研究,算是因祸得福吧! -
斯宾诺莎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哪些?
哇,这位大佬的作品可是相当有分量哦!他在莱因斯堡村期间写了《简论神·人和人的幸福》、《理智改进论》,还有《笛卡尔哲学原理》的大部分和《伦理学》的第一卷。这些著作都是哲学界的经典之作,特别《伦理学》更是他的代表作,探讨了神、人和幸福的关系。虽然他生前生活艰难,但这些著作却影响深远,真是了不起! -
斯宾诺莎和笛卡尔之间有什么思想关联?
哈哈,这两人可是哲学界的"好基友"!斯宾诺莎早年就读的学校让他接触到了笛卡尔的著作,深受其影响。笛卡尔发明了解析几何,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而斯宾诺莎在他的《笛卡尔哲学原理》中进一步发展和批判了这些思想。虽然斯宾诺莎后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但笛卡尔的思想无疑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斯宾诺莎的磨镜片工作对他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唉呀,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心酸啊!他被革除教籍后,就只能靠磨制光学镜片来维持生计。这份工作不仅收入微薄,而且超级辛苦,玻璃粉尘还对身体造成了严重损害。最终就是因为长期吸入这些粉尘,他得了肺痨,在1677年去世。但神奇的是,即使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依然坚持哲学研究,这种精神真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