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历史与建筑探秘 紫禁城不为人知的故事

396 次观看 ·

故宫建筑特色与参观路线

故宫里的"养老院"宁寿宫位于东六宫的东侧,并不是属于东六宫,更不是妃子们住的地方,而是康熙皇帝为了让皇太后颐养天年建造的。后来乾隆打算退位后也住这里,所以也精心打造了一番,使作为太上皇宫殿的宁寿宫区域成了由九龙壁、皇极门、宁寿门、皇极殿、宁寿宫、养性门、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等建筑组成的完整建筑群。故宫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建筑之一,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高达72万平方米,大大小小的宫殿有70多座,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网红”故宫重任?把一个完整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60...

故宫历史沿革与建筑奥秘

  1. 明朝建都北京的缘由:1380年4月16日,燕王朱棣正式到自己的封地北平就藩。因为北平担负着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故朱元璋给予他的军队编制比其他亲王多,而且准许他除大事上奏外,军中的小事可以自行决断,这使朱棣实力大增。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朱棣迁都北京主要是基于战略防御和政治考量,毕竟北京是他的发家之地,也更利于控制北方边境。

  2. 9999间半房子的传说:故宫之所以有9999间半房子的说法,其实是因为古代帝王不敢逾越天宫的万间之数,所以建了9999间半。这半间指的是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小间,面积特别小,只能算半间。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3. 紫禁城名称由来与变迁:紫禁城之名来源于古代天文学中的紫微垣,象征着帝王居所。从皇宫到博物院的转变经历了曲折过程,1924年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临时执政府下令成立"清室文物存放委员会",开始核对留存文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共清点出117万件文物,包括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等著名文物,为故宫博物院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4. 清代皇帝偏爱园林居住:勤奋的康熙亲自担负起了选址的重任,在京郊转了一个多月,最后拍板在海淀建园。一待园成,康熙就从紫禁城搬了出来,住进了畅春园。康熙没忘了让自己的儿子们也盖园子,其中胤禛的园子就在畅春园的边上,也就是其后的圆明园。在康熙众多的儿子中,雍正算是比较得宠的,所以他的园子也建得特别气派。

“网红”故宫重任?把一个完整的紫禁城交给下一个60...

相关问题解答

  1. 故宫为什么被称为紫禁城?

这个称呼其实超级有意思!紫禁城的"紫"指的是紫微垣,在古代天文学中那可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皇帝自称天子,所以住的地方就叫紫禁城啦。而且皇宫戒备森严,普通老百姓根本进不去,就像被禁止进入一样,所以叫做"禁城"。这两个意思合在一起,就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紫禁城。不得不说,古人取名字真的很有意境呢!

  1. 在故宫工作是什么体验?

哇!说到在故宫工作,那可真是太酷了!虽然很多人觉得是份美差,但其实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比如2016年那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让去"紫禁城上班"成了年轻人的梦想。不过实际工作中,可能只是个编外人员,做着档案整理之类的琐碎工作。但每天能在这么有历史感的地方工作,看着这些经历了数百年的建筑,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真的是太棒了!

  1. 故宫经历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哎呀,故宫这600多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可多了去了!从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修建,到后来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这里居住理政,再到近代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每一次改朝换代都让这座宫殿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最惊心动魄的要数那些战乱时期了,故宫多次面临刀兵之灾,但幸运的是主要建筑都保存了下来。如今能看到这么完整的古建筑群,真的要感谢历代保护它的人们。

  1. 为什么古代皇帝不喜欢住在紫禁城?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其实啊,皇帝们也不是不爱紫禁城,只是相比之下更爱住园子。像康熙帝就特别喜欢畅春园,雍正帝爱住圆明园。原因嘛,首先紫禁城规矩太多,处处都要讲究礼仪,而在园子里就自在多了。其次园子环境更好,有山有水,更适合休闲居住。再加上夏天紫禁城里特别闷热,而园子里凉快舒适,所以皇帝们自然更愿意待在园子里啦!

添加评论

安英 2025-10-28
我发布了视频《故宫历史与建筑探秘 紫禁城不为人知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在经验指南中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用户6189 1小时前
关于《故宫历史与建筑探秘 紫禁城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个视频,安英的沉浸式观看体验太棒了!特别是故宫建筑特色与参观路线 故宫里的"养老院这部分,视频质量很高,已经收藏了。
用户6190 1天前
在经验指南看到这个2025-10-28发布的视频,剧场模式很有电影院的feel,暗色主题看起来很舒服,特别是作者安英的制作,视频内容也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