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用人那叫一个不拘小节,完全就是唯才是用,很多时候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大智若愚的做法真的绝了。反观诸葛亮呢,目光如水,明察秋毫,像陈平这样的人物,三易其主,贪财好货,名声狼藉,刘邦却能委以重用,还让他监督诸将。哎呀,要是陈平遇到诸葛亮,只怕连进门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投靠曹魏或孙吴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话说得太对了!

司马懿为何说诸葛亮兵出武功则魏军危矣出五丈原则魏无忧
这是因为诸葛亮的军队大部分是步兵,他的步兵在山地作战还有一定的优势,可是如果出武功向东进入关中平原,诸葛亮的步兵既要侧面遭受司马懿军队的威胁,随时可能遭到切断后路的可能,在战场上还要和司马懿优势骑兵决战。这样危险的形势,不要说是一生谨慎的诸葛亮,换做司马懿来统帅蜀军,他也不会出武功,这简直就是在赌命啊!
诸葛亮文章中的战略分析
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的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派周瑜、程普等将领出战,果然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不伐蜀的原因
这就是司马懿的高明之处哇!蜀汉内部发生了杨仪与魏延争权事件,对于曹魏来说,是一个进攻的好时机,但并不是灭亡蜀汉的最佳时机,魏延虽然被杀,但蜀汉根基并未动摇,而且诸葛亮留下的政治遗产都在,蜀汉并没有多大损失,只有一个魏延被杀,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和费祎都在,朝中的内臣有董允,将领有姜维、王平、吴懿等,实力依然强劲。
诸葛亮的缺点分析
《晋书》中记载有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亮虑多决少",《三国演义》九十五回说"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出关下寨,请先锋张郃至帐下曰:'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看起来诸葛亮的谨慎至甚是事实,这种性格让他错失了不少战机,真是可惜啊!

诸葛亮为什么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哎呀,这个问题问得好!诸葛亮这人吧,用兵超级谨慎,他总觉得魏延那计策太冒险了。你想啊,子午谷那地方地势险要,万一中了埋伏,那可是全军覆没的节奏。诸葛亮宁愿稳扎稳打,也不愿意冒这个险。虽说后来邓艾灭蜀就是靠奇袭,但诸葛亮就是这样的性格啦,改不了的!
司马懿为什么说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
哈哈,司马懿这话说得挺有意思的。他觉得诸葛亮虽然志向远大,但是抓不住关键时机,老是犹豫不决。打仗这事儿吧,时机特别重要,错过了就没了。司马懿自己就是个老狐狸,最会把握时机了,所以他才这么评价诸葛亮。不过话说回来,诸葛亮确实有时候想得太多,行动跟不上啊!
曹操为什么说司马懿是奸臣?
哇塞,曹操看人可真准!他早就看出司马懿这家伙野心不小,虽然很有能力,但是不靠谱。曹操唯一的失策就是儿子曹丕死得太早,让司马懿有机可乘。曹操评价司马懿是奸臣,主要是觉得这人太精明了,而且心思深沉,不好控制。果然后来司马家就把曹魏的江山给夺了,曹操的眼光真是毒辣!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厉害?
这个问题真是见仁见智啦!要说军事才能,两人各有千秋。诸葛亮善于治国和防守,司马懿更擅长进攻和权谋。诸葛亮用兵谨慎,司马懿则更灵活多变。不过说实话,两人交手那么多次,基本上是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后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司马懿也没能灭掉蜀汉,算是打了个平手吧!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