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心法和动态规划法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贪心法和动态规划法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策略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核心思想
贪心法就是那种“当下最优”的策略,简单来说就是每一步都做出当前看来最好的选择,不管未来会不会出问题。有时候它真的能得到全局最优解,但更多时候只能得到局部最优解或者是一个比较接近的结果。
动态规划则不一样,它会把大问题拆成一个个小问题,逐步解决这些小问题,然后把答案“存起来”,避免重复计算,最终组合成整个问题的最优解。这个方法比较聪明,尤其适合那些“重叠子问题”和“最优子结构”明显的问题。 -
决策方式
贪心法在每一步都只考虑当前状态的最优选择,不回头看以前的选择,也不预判未来的结果。
动态规划则是全面考虑所有可能的选择路径,利用之前计算过的结果,综合判断,保证最终得到的解是全局最优。 -
适用场景
贪心法适合那些每一步的局部最优能导出全局最优的问题,比如找零钱、活动选择等。
动态规划适合问题有重叠子问题,且整体问题的最优解包含子问题最优解的情况,比如斐波那契数列、背包问题、最长公共子序列等。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套路有哪些
说到动态规划,咱们得先了解它的三要素和套路,弄明白这些,做题的时候就能事半功倍啦!
- 动态规划三要素
- 阶段:把问题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代表问题的一个步骤。
- 状态:每个阶段的状态代表问题在该阶段的具体情况。
-
决策:在每个阶段做出决策,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
重叠子问题
动态规划的最大亮点是“重叠子问题”,也就是说,很多子问题会被重复计算。举个例子,计算斐波那契数列时,fib(5)会用到fib(4)和fib(3),而fib(4)又会用到fib(3),所以fib(3)被算了好多次。动态规划就是把这些结果存起来,别重复算了,节省时间! -
最优子结构
这个很重要,就是说大问题的最优解可以由子问题的最优解组合而成。动态规划正是利用这个性质,逐步求解出全局最优解。 -
常见套路
- 线性DP:状态按顺序排列,比如最长递增子序列。
- 区间DP:状态对区间进行定义,比如矩阵链乘法。
- 背包DP:根据容量和物品选择状态转移。
- 树形DP:针对树结构的DP问题。

相关问题解答
-
贪心算法什么时候能保证得到全局最优解?
哎,这个嘛,贪心算法能保证全局最优解的情况其实不算多,但如果问题满足“贪心选择性质”和“最优子结构”,比如找零钱问题,贪心就稳得很!简单来说,就是每一步局部最优加起来就是全局最优,没啥坑爹的地方。 -
动态规划为什么要用“备忘录”或者“状态表”?
说白了,就是为了不重复计算,节省时间啊!举个例子,算斐波那契数列,没备忘录你会一直算同样的数字,浪费时间。备忘录就像个小抄,记录以前算过的结果,下一次直接拿来用,快得不要不要的。 -
贪心算法和动态规划哪个更好用?
这真得看你要解决的问题啦!贪心算法简单快捷,写代码也轻松,但不一定靠谱;动态规划复杂一点,代码写起来费劲,但结果稳妥靠谱。要是想简单快解决问题,贪心试试;要是想搞定复杂优化问题,动态规划必备。 -
动态规划的时间复杂度一般是多少?
这个嘛,动态规划的时间复杂度主要看状态数和状态转移复杂度。通常情况下,是多项式时间,比如O(n^2)或者O(n^3),远比暴力递归快爆了。虽然写代码复杂点,但效率杠杠的,特别适合大规模问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