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作物外来品种 大航海时代食物引进
初识藜麦柴达木盆地洋庄稼 玉米番薯引进改变饮食结构
- 
藜麦这一对中国人而言相对陌生的事物,实际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谷物,它在柴达木盆地中展现出了独特的生命力,被誉为那里的"洋庄稼"。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属于藜科植物,与菠菜、灰条菜等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的适应性很强,种子遇水即能发芽,且能在旱地环境中轻松成活。然而,在种植藜麦的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 
玉米和番薯的引入被历史学家葛剑雄和学者姜涛认为是中国人口在明清两代大幅增长的重要条件。它们的种植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乃至生活方式,影响持续至今。除玉米和番薯外,马铃薯等美洲作物也在十六七世纪传入中国,十八世纪后开始大面积种植,逐渐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中国蔬菜原产引进区分 大航海时代作物传入
- 花生:原产于南美洲,大航海时代后传入中国
- 番茄:虽然在中国古代已有记载,但广泛种植和食用是在大航海时代后
- 玉米:原产于美洲,大航海时代后传入中国,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 南瓜:同样原产于美洲,大航海时代后传入中国,成为广泛种植的蔬菜之一
- 辣椒:原产于美洲,大航海时代后传入中国
- "番"字辈作物:番茄、番薯(红薯)、番瓜(南瓜)、番麦(玉米)、番椒(辣椒)等等,这些作物是古代南宋、元明时期,靠"番舶"引入的,所以命名"番什么"
- "洋"字辈作物:洋芋、洋白菜、洋葱等等,是明清时期从美洲引进的一些作物

相关问题解答
- 藜麦为什么被称为"洋庄稼"?
哎呀,这个问题问得好!藜麦之所以被称为"洋庄稼",主要是因为它原产于南美洲,是个地地道道的"外来户"。就像我们叫番茄为"西红柿"一样,带个"洋"字说明它是从国外引进的。特别有意思的是,藜麦在柴达木盆地那种干旱环境下居然能长得倍儿好,展现出超强的适应能力,所以才有了这个亲切的昵称~
- 大航海时代给中国带来了哪些重要作物?
哇塞,大航海时代简直就是中国农作物的"进口黄金期"!带来了超多现在我们离不开的食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番茄、南瓜、辣椒等等。这些作物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餐桌,更重要的是它们耐旱高产,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直接促成了明清时期的人口大爆发!可以说没有这些外来作物,中国的饮食文化完全会是另一番景象呢~
- 如何从名称上判断作物是不是外来品种?
这个问题超实用!其实从作物的名字就能看出端倪~带"胡"字的一般是汉晋时期传入的,像胡萝卜、胡桃;带"番"字的多是南宋到明初经海路来的,比如番茄、番薯;带"洋"字的则是明清以后引进的,如洋芋、洋白菜。记住这个命名规律,下次看到这些作物名字就能瞬间知道它们的"国籍"啦!
- 外来作物对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有多大?
天呐,影响简直大到无法想象!可以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饮食习惯~想想看,没有辣椒就没有川菜湘菜的火爆,没有玉米红薯北方很多地区可能要饿肚子,没有土豆就没有酸辣土豆丝这道国民菜!这些外来作物不仅让我们吃得更好,还形成了各地特色的饮食文化,甚至影响了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真的是功不可没啊!
 
                     
                                     
                                     
                                     
                                    
添加评论